(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作为率先开发出坦克,并将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实战的英国,在二战里却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坦克危机。面对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时,英国坦克总是被德国人成片的打成废铁。考虑这种可怕的坦克危机,英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那被当作主力进攻单位的巡洋坦克,最终英国人不负厚望的开发出了用来挑战德国动物园的彗星巡洋坦克。然而最终这种彗星巡洋坦克却没能投入实战,战争结束就被匆匆退役。那么这种在战争里一炮未发的彗星巡洋坦克,到底性能如何?为何在战争里一炮未发呢?
一、英国的坦克危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将自己的坦克划分为了两个级别——掩护步兵的步兵坦克和实施装甲作战的巡洋坦克。按照英国人的观念,巡洋坦克都是些皮薄馅大,火力凶悍,能够飙车飙到爽的坦克。在实战中靠的就是机动性实施快速进攻,并利用自身优良的反坦克火力消灭对方坦克。英国人想的挺好,打起仗来的时候,就让巡洋坦克如同轻骑兵一样快速冲击,然后步兵坦克掩护着步兵们杀上敌人阵地,把对方一个一个打死在堑壕里。
展开剩余88%但真打起仗来,英国人发现自己的思路拉了跨。十字军巡洋坦克和骑兵巡洋坦克虽然优秀,可自己却根本不抗揍。德国人就是拿出个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把十字军巡洋坦克统统打成废铁。至于皮糙肉厚的玛蒂尔达Ⅱ型步兵坦克,虽然自己是扛揍了,但跑得实在太慢。等它玛蒂尔达Ⅱ型步兵坦克和敌人接战的时候,估计十字军巡洋坦克都已经被打成废铁了,这时候它们上去也是沦为德国反坦克炮的靶子。就算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侥幸躲过了那些反坦克炮,可一旦遇到德国人的88毫米高射炮,那也是被打成废铁的命。
更为致命的是,德国人为了加强自己的坦克优势,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吃了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的亏之后,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新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面对这些强大的德国动物,别说英国人没有办法,苏联人和美国人也一样没有办法。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小批量的投入了一些虎式重型坦克,都不到一个营就把英军的各式巡洋坦克和美国人那海量M4"谢尔曼"中型坦克就被打的抱头鼠窜。倘若不是有空军压阵,估计都要被彻底打翻。
而让英军绝望的是,他们新推出的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在战场上也一样表现不佳,基本上就是被打翻的命。可德国人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却越来越多,听说还出现了更可怕的虎王重型坦克。面对越来越多的德国动物园,英国人只能把17磅反坦克炮装到美国援助的谢尔曼坦克上以做应急之用。不过英国人到底还是要面子的,为了对抗这些该死的德国动物,英国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现在的坦克危机,一款新的巡洋坦克被排上了开发日程。
二、彗星巡洋坦克
英国人早前他是在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希望可以得到一款配备17磅反坦克炮,能够对抗德国动物的挑战者式巡洋坦克。但很不幸的,17磅反坦克炮的重量对于当时开发的挑战者式巡洋坦克是个灾难,挑战者巡洋坦克的平衡性被这门反坦克炮彻底破坏了。不过在挑战者巡洋坦克上的失败,对于英国人也并非没有一点帮助,起码在开发新巡洋坦克时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而这也促成了英国人新开发的A34巡洋坦克——彗星巡洋坦克的成功。彗星巡洋坦克还是在克伦威尔的基础上设计,车长6.55米,宽度3.048米,高度2.68米,车体的装甲厚度与克伦威尔坦克相同,整体重量为33.5吨。
不过英国人这次长了一个心眼,把车体给拉大了。这一举动是为了能更好地容纳17磅反坦克炮,以免和过去一样又被17磅反坦克炮破坏了平衡性。当然了,车体还是采用了垂直结构设计,这是因为受限于英国的工艺技术。因为如果要改为倾斜装甲和铸造车体的话,就必须对整个生产工艺作出修改,这在战时明显是不可取的,所以只能延续焊接工艺和垂直结构。
作为弥补,炮塔的防御被大大加强,炮塔的防盾和炮塔正面为铸钢装甲101毫米,其余部位是轧制钢板,侧面63毫米,炮塔后部57毫米,顶部则为25毫米。炮塔的驱动装置也从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液压式,改为了更为可靠的电动式。
至于火炮,英国人原本计划采用了17磅反坦克炮,这是当时英国唯一能有效殴打德国动物的反坦克炮。但要将其完整装到彗星坦克上显然是有难度的,所以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也一度考虑过新设计一门75毫米口径的新式坦克,只是很不幸的这门新式坦克炮一样装不上彗星坦克。
所以最后的折中方案就是将17磅反坦克炮的倍径缩短为49倍径,这固然会降低火炮的威力,但却可以保证17磅炮顺利的装上坦克,且不会对平衡性造成任何破坏。另外炮弹也不是77毫米口径,而是将17磅炮弹装在三英寸高射炮炮弹的发射药筒上。通过这些改进,这种经过大改的77HV坦克炮在实际上,就成为了一款实际口径缩减为76.2毫米的减装炮,。
77HV坦克炮使用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火炮初速每秒785米,可贯穿1000米距离外的110毫米厚轧压均质装甲、使用脱壳穿甲弹(APDS)火炮初速每秒1120米,可贯穿1000米距离外165毫米厚均质钢装甲。尽管不如萤火虫坦克上的17磅反坦克炮,但是装备了77HV坦克炮的彗星巡洋坦克,完全具备了与德国坦克主力的黑豹中型坦克一较高下的本事。
另外该坦克吸取了之前步坦协调的教训,不仅在彗星巡洋坦克上可以和营团级垂直联系的第19型无线电、以及与伴随步兵单位横向通讯的第38型无线电,车体后方也装有可和车内通联的电话,方便近距离作战配合。可以说,新鲜出炉的彗星坦克,是英国当时坦克设计的巅峰产物。
三、生不逢时的彗星巡洋坦克
然而可惜的是,彗星坦克虽然在1942年就完成了测试,但因为结构设计上存在问题,比如换用更结实的悬吊设备等,所以直至1944年9月才开始正式生产。当然,除去机械设计问题,77HV坦克炮的生产遭到延误也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77HV坦克炮的生产在当时并非是最优先项目,毕竟77HV坦克炮和17磅反坦克炮的炮弹不能混用,因此至1945年9月,77HV坦克炮只完成了360门。在77HV坦克炮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彗星巡洋坦克的生产工作就就连带受到了影响,导致其换装工作异常缓慢,虽然在停产前达成上千产量,但绝大部分是战争结束后才完成。
在1944年9月,彗星巡洋坦克被配发给驻比利时境内的英国陆军第11装甲师下属的第29装甲旅。之所以配发给该旅,是因为该旅在当时随英国第二集团军一起部署到了荷兰东南部的马斯河一线。未来预计的进军德国本土的战斗里,该旅将担任突破先锋。为了该旅能够在与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斗里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所以该旅就率先得到了彗星巡洋坦克。
不过在该旅进行装备转换训练时,突出部战役突然爆发,该旅在未能换装完成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直至1944年12月末,突出部战役告一段落,第29装甲旅的换装工作才重新开始,并把所有非萤火虫坦克的谢尔曼坦克都换成了彗星巡洋坦克。
在转换训练重新开始后,第29装甲旅开始逐步适应和掌握了自己的彗星巡洋坦克。在1945年3月,该旅参加了对德国本土进攻的"战利品行动",第29装甲旅非常希望能够在战场上能够遭遇那些以前让他们十分头疼的德国坦克,以洗刷过去他们被德国人打的到处跑的耻辱。
但不幸的是,因为此时德国已经国力跌入谷底,所以第29装甲旅想象中的,将和德国装甲部队爆发的惨烈厮杀并没有到来。几乎全程他们都沦为了步兵的战地出租车,这不免让第29装甲旅感到十分的灰心。
尽管说在进军德国柏林开进的途中,彗星巡洋坦克良好的妥善率和在德国公路上每小时51公里的时速,都为其获取了极大的声誉。但可惜的是,彗星巡洋坦克在设计时所强调的反坦克能力却始终没能得到一个印证,这为彗星巡洋坦克的未来的服役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尤其是在柏林的胜利大游行里,苏联IS-3重型坦克的出现,更是让彗星巡洋坦克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它根本无力与IS-3重型坦克对抗。何况它现在生产工作也被大大延误,战争又已经结束,那么它的命运就更加不确定了。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彗星巡洋坦克仍旧继续服役了一段时间,但它的性能已经日渐落后却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它的生产工作在战后仍然继续,完成了战争结束前计划的产量。可是面对苏联新式坦克IS重型坦克和T-54/55中型坦克,无法换装QF20磅坦克炮和M1型120毫米坦克炮的彗星巡洋坦克根本无力与其比肩。最终这些彗星巡洋坦克在1958年全部退役,大部分出口至海外,少部分在国内的陆军仓库充当预备库存,或是成为博物馆的展品。这种生产于二战末期的彗星巡洋坦克,最终也没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得不说这是彗星巡洋坦克的一个遗憾。
参考文献:《陆战雄狮:二战坦克风云录》
《坦克战》
《二战坦克大全》如何选择股票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